深化醫改 基層醫院也該有名醫

本文已影響913人 

如果學術地位、職稱評定、重點學科建設等也隨之往下放,基層醫院也就可逐漸成爲名醫院,我國的基層醫療水平也就逐漸提高了。

深化醫改 基層醫院也該有名醫

本市日前出臺《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按照《意見》,本市將建“金字塔”形縱向醫療服務體系,大型醫院診療將逐步壓縮普通門診,大量醫生要向基層轉移,這一舉措將在5-8年之內落地。

所謂“金字塔”,就是減少大醫院的病人,使大醫院側重加強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成爲醫療的“國家隊”,代表中國醫療的最高水平,解決最疑難的疾病。而大量醫生向基層轉移,增加基層醫療機構的實力,減少大醫院的門診量,同時更方便病人就醫—這應該是這個《意見》中的一大亮點。

目前,北京的基層醫院,包括醫保政策最鼓勵去的社區醫療機構,規模都已經不小,條件也日趨成熟,但那裏的門診量和大醫院大相徑庭,去的多是去開藥,或者在那裏繼續執行大醫院醫生的醫囑,真正看病的人不多,因爲病人不信任,因爲這是“基層”,人們都覺得“基層”沒有名醫。所以,一邊是不斷增加、擴大的基層醫院,一邊是毫不減少的大醫院門診量,看病難、掛號難的問題多年依舊,而這些擠在大醫院門診的病人中,很多是無需名醫的普通病人。

病人看病找名醫的心態可以理解,但有兩個問題,首先,不該是隻有大醫院纔有名醫,對現在的中國醫療狀況而言,更需要用既有的名醫帶亮基層醫院。畢竟我們“基層醫療機構”的定位,不是因爲水平低,而是因爲這裏更能直接服務病人,這纔是“基層醫療”的真正含義,能更直接接觸到病人的醫院,本身就應該具備有水平的醫生,更何況,並非只有大醫院才能造就名醫。

很多名醫在回憶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說,業務提高最快的時候,往往是下鄉、支邊的時候,因爲那裏的病人缺醫少藥,別說名醫了,連基本醫療保證都很難享有,那裏的疾病因此相對罕見、複雜,而且當地沒有充足的檢查設施,去下鄉、支邊的醫生必須動用所有知識潛能,自然就逼出一套拳腳,醫療水平因此得以最快速度的提高。很多這樣的醫生,回到大醫院後,仍舊可以通過觸診等最簡單的方式幫助診斷,至少告訴病人,有沒有進一步接受檢查的必要,這些都是基層帶給醫生的收穫……至於名醫下基層相關的問題,也都不是逾越不過去的坎兒,比如學術地位、職稱評定、重點學科建設等,也要隨之往下放,基層醫院也就可逐漸成爲名醫院,我國的基層醫療水平也就逐漸提高了。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