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談移動醫療:應放開醫生多點執業

本文已影響914人 

中新網9月19日電從今年年初伊始,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相繼涉足移動醫療,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着移動互聯技術與物聯網、雲計算的緊密結合,移動醫療將會對傳統醫療行業帶來顛覆性影響。而傳統醫療機構從業者則認爲,移動醫療真正價值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放開醫生多點執業被認爲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談移動醫療:應放開醫生多點執業

從阿里巴巴年初斥資1.7億美元戰略投資中信21世紀,到手機百度在4月初推出iBreath,9月份更是爆雙料,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弘暉資本、軟銀中國6144.1萬元投資趣醫網。這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祕書長李易看來不值得驚訝,“如今因慢性病造成生命終結的患者呈遞增態勢,而高性價比且能長期進行身體檢測的產品必然會收到追捧,移動醫療則是最好的實現方式”。李易對記者表示,未來移動醫療會對傳統醫療機構產生顛覆性影響,人類身體保持健康狀態自然不需去醫院,如此一來,常規醫院的價值就會小很多,醫生也會面臨很大沖擊。

目前,資本市場投資移動醫療熱情不減,但眼下真正解決了國內醫療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數,不少企業遊走在政策界限邊緣,“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從來都是打擦邊球,在夾縫中生存”李易祕書長說。

儘管如此,移動醫療眼下還面臨不少困境。李易表示,首先,限於百姓認知有限,很多醫療網站,用戶都只是當做借鑑或參考,當身體真正出現不適時還是到傳統醫院。其次,像手環等可穿戴設備本身是中青年等健康人羣在用,真正需要的卻是中老年人。

他認爲,遠程診斷還是需要醫生等專業人士,而醫生如果長期在網上耗費精力,就會影響其所在醫療機構的工作。國家儘管已經在試點多點執業,但尚未滲透下去,醫生也不敢冒政策風險。

在以色列創建了心病實時跟蹤服務的Beecardia創始人Nimrod近日公開表示,今天的醫療衛生服務是非常低效的,而移動醫療的介入能夠幫助醫生改變這種低效的狀況,但移動醫療代替不了醫生,只能幫助醫生行醫,讓社會資源消耗更少,這纔是移動醫療的關鍵。他認爲,移動醫療最大的目的是提高衛生服務水準,其次纔是更好管理健康慢性疾病。

李易還分析稱,移動醫療還面臨的問題在於如何吸納高水平醫生,名醫往往不需要多點執業,這與美國存在很大區別,主要在於美國醫生多爲自由職業者,能與互聯網進行深度合作。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軟件開發科科長尚華接受採訪時表達了相似的看法,他認爲移動醫療要想獲得真正發展,需要放開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保險、藥品等都進入市場,讓市場在這些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健康頻道袁野)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