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多點執業六大問,超六成醫生考慮過跳出體制

本文已影響925人 

醫生多點執業六大問,超六成醫生考慮過跳出體制

從2009年多點執業政策發佈至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參與到多點執業中來,但與此同時,新舊觀念的衝突、技術准入的壁壘、職稱晉升的障礙等各種現實問題,也使得該項政策的推進面臨諸多考驗。

在此背景下,專注於醫療圈調研的醫米調研對來自全國不同地區4739名不同層次的執業醫師進行了相關調查,得出了很多值得關注的數據。當前醫生多點執業的比例有多大?什麼樣的醫生、哪些科室的醫生更容易選擇多點執業?記者就此專訪了該項調查的負責人,醫米調研總監楊傳敏。

開展醫生多點執業的調查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楊傳敏:多點執業、醫生集團、醫生品牌,這些過去在體制內罕有的關鍵詞,最近越來越成爲醫療行業關注的熱點。今年,各地方的多點執業政策紛紛出臺。比如深圳規定註冊醫師多點執業無需第一執業地點審覈同意。

醫生在現實中如何多點執業,是否需要備案,如何解決在第二、第三執業點的從業風險,如何協調和第一執業點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希望通過調研瞭解的。特別是我們調研的公立醫院的醫生,他的職稱評定、晉升空間,實際上和傳統單位的看法是分不開的。所以醫生面對多點執業有哪些顧慮,多點執業是否會提高他們的收入,都是我們非常希望瞭解的。

調查有哪些發現?

楊傳敏: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大約1/5的醫生聲稱自己有多點執業經歷,其中醫院安排的多點執業和醫生主動選擇的多點執業各佔一半。特別是主任醫師這個層級,超過四成有多點執業經歷。在麻醉、中醫、五官科、外科和檢驗影像科,醫生多點執業的比例更高。

我們還發現,在多點執業時,大部分醫生(55%)最關注的是酬勞,有18%的醫生最關注私密性。有意思的是,一線城市的醫生較其他級別城市的醫生更看重“私密性”。事實上,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生有更多的多點執業和提升自己收入的機會,但他們同時需要在增收和搞好與院方關係之間達到平衡。

此外,還有45.7%的醫生說他們多點執業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個人知名度。這也是特別有趣的一個結果,這表明相對於傳統的醫院平臺,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重視自己的個人品牌。

多點執業能給醫生增加陽光收入嗎?

楊傳敏:根據我們的調研,實際的增收是很有限的。只有少數醫生(9%)表示通過多點執業增收超過原收入的一半。同時,近四成醫生說他們的收入並沒有通過多點執業增加。實際上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這些醫生有一部分是接受醫院的指定任務,比如去醫聯體多點執業,這樣的多點執業雖然是以自願爲前提,但是沒有額外的收入。

約1/5的醫生有多點執業經歷,這個比例並不高,這是否說明醫生羣體對改變現狀並沒有太大的慾望和動力?

楊傳敏:現實和意願是有差距的。醫米調研一次有上萬名醫生參與的調研顯示,我國超過六成的醫生考慮過跳出體制工作。在被問到理想的執業方式時,只有小部分醫生(17%)希望保持原狀、專注在原來的醫療機構工作。其餘醫生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狀態有所改變,接近一半醫生會選擇去“體制內醫生集團”,三成醫生選擇“體制外醫生集團”,或自己創業開辦診所和醫院。

超過六成醫生考慮過跳出體制,您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和當前醫生的工作現狀有關嗎?

楊傳敏:我們認爲,接受過專業化培訓的中國醫生,他們的陽光收入和他們的職業所承擔的風險和壓力,付出的勞動,以及接受培訓的時間成本是不對應的。

我們兩個月前發佈的醫生薪酬調研顯示,只有16%醫生對自己的收入滿意,特別是從業6~10年的醫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對自己的薪酬最不滿意。在中國,醫生相比其他職業,教育週期長,畢業後還需要參加規範化培訓,因此相比同齡人,工作起步晚。雖然在發達國家醫生這個職業多與高薪掛鉤,但在國內,情況不容樂觀。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超三成的醫生認爲自己“經濟條件拮据”或“經濟條件差”,還有接近一成的醫生認爲自己經濟條件很差。

總體而言,由於醫患矛盾、醫生陽光收入不高,中國醫生對自己的職業滿意度是比較低的,這也使他們期望改善原來的狀態,以多點執業、參與醫生集團等方式提升職業發展空間,以及帶來更多的陽光收入。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醫生在選擇的時候會有哪些顧慮?

楊傳敏:現實中,醫生一方面希望改變現有執業方式,另一方面難以捨棄公立醫院的各類福利。因爲職稱評定、醫生的學術地位等,都需要在體制內完成。多點執業最大的阻力來自第一執業醫院與醫生之間的利益衝突。在大醫院滿負荷運行的情況下,第一執業醫院自然希望醫生完全投入本院工作。

在歐美等地,醫生執業的情況怎樣?

楊傳敏:我們專門研究過美國醫生的執業狀況,發現不同國家差異還是很大的。獨立執業或者在醫生集團裏執業比較普遍。歐美醫生是高收入羣體,社會地位比較高。而且,醫保控費的介入,讓醫生、病人和支付方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您感覺未來國內醫生的就業形勢會是怎樣的趨勢?這種趨勢會有助於緩解當前的就醫難嗎?

楊傳敏:這個很難回答,近10年主要看醫改政策,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推進。但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醫生希望自己的職業和專業獲得認可,越來越多醫生重視自己的個人品牌。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去編制可能會對醫生,特別是基層醫生的職業選擇產生較大的影響。

希望這種趨勢可以釋放更多醫療資源,增加供給。但是就醫難是一個更復雜的問題,和我們的分級診療落地,以及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也有關係。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