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70萬外地患者赴京看病 河北佔兩成

本文已影響914人 

走,到北京看病去

日均70萬外地患者赴京看病 河北佔兩成

據北京媒體報道6月30日早晨7點45分,河北燕郊東蔡村村民張寶軍帶着70歲的父親張大爺來到河北燕達國際醫院門診掛號處,他們掛了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劉正新的第一號。

其實,張大爺是劉正新的老病號了,每次腸胃不舒服,都是張寶軍開車直接到朝陽醫院。這些年,張寶軍一家都在北京看病,他們手裏有朝陽醫院、協和醫院、安貞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很多北京三甲醫院的就診卡。“老太太睡眠不好,就直奔協和和宣武,老爺子頭兩年剛在安貞做了心臟瓣膜置換術。”張寶軍說。

這兩天,張大爺又感覺腸胃有些不舒服,張寶軍就給劉大夫打電話,她說朝陽醫院跟燕達國際醫院合作了。

“這多好,在家門口就能看病。要不開車往北京跑多麻煩,每次早晨5點就得走,稍微遇上點堵車就趕不上掛號,快的半天能看完,慢的一天就都擱那了。在這兒,7點半出門都不晚。”張寶軍說。

記者在燕郊調查發現,由於北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有大量像張寶軍這樣住在燕郊進京看病就醫的人,北京已經被一些人稱爲“全國看病中心”。

“燕郊看病總看不好,不得不往返北京就醫”

張寶軍今年40歲,說起爲什麼一定要去北京看病,他有一大堆對燕郊當地醫療水平的不滿意。

“燕郊的醫院老有點坑人的感覺,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大夫就讓驗血、拍片,再加上開藥輸液,一套下來好幾百塊錢就沒有了。而去北京的三甲醫院,你得什麼病就看什麼,不用瞎檢查這檢查那的。”

張寶軍記得最清楚的是,他30歲出頭時,有一次去燕郊人民醫院牙科拔牙。在拔牙前,大夫先給他量血壓,然後讓他去做心電圖。張寶軍特別不理解,“拔牙做什麼心電圖呀?要是歲數大的老年人或者有心臟病的人拔牙,做心電圖是怕萬一誘發心臟病,有應急準備,而年輕人身體好,根本沒有做的必要。”可是,大夫卻耷拉着臉說,“如果不做心電圖就沒法拔牙,萬一拔牙過程中心臟緊張,出現意外誰負責?”

張寶軍一聽,“非做心電圖,那我就不瞧了”。後來,他去了北京的醫院,大夫沒讓他做心電圖,就順利把牙拔了。

自打那次不愉快的就診經歷以後,張寶軍決定不再在燕郊的醫院看病了。張寶軍說,今天要不是朝陽醫院的劉大夫來燕郊國際醫院出門診,他是不會在燕郊任何一家醫院看病的,“真是看不了,技術確實不行”。

住在東方御景小區的路學榮,也因爲在燕郊看病總看不好,不得不往返北京就醫。

今年年初,51歲的路學榮從山東老家來燕郊,幫着閨女帶孩子。由於帶孩子很累吃飯又不規律,沒過兩個月,路學榮就總感覺胃有點不舒服。閨女趕緊帶着母親去了燕郊人民醫院,各種化驗、檢查沒少做,中藥西藥也開了一大堆。可是,路學榮吃了以後感覺“效果不理想,不管用,藥跟病不對症”,連續看了3次以後,路學榮着急了,“上這來是幫着看外孫子,可是老難受倒給孩子們添了麻煩,心裏着急,想讓胃病快點好。”

閨女到處託人打聽,北京哪個醫院的大夫胃病看得好,後來找到了北京醫院消化內科的專家。

去北京醫院看病的那天,早晨5點多,女婿就開車拉着路學榮出發了。一路上,路學榮暈車暈得厲害,本來胃就不舒服的她感覺更難受了,拿着小塑料袋嘔吐了好幾次。

幸虧路上順暢,開車1個小時40分鐘後,終於到了北京醫院。大夫給她做了胃鏡,診斷出是糜爛性胃炎,開了700多元的中藥和西藥。

回到家,路學榮按醫囑吃了幾天藥就很見效,“都是治胃病,怎麼燕郊和北京差得這麼遠呢?”最近,路學榮準備再跑一趟北京,再開點藥,把胃病徹底給治好。

“條件稍微好點的,都願意去北京生孩子”

不僅看病願意去北京的醫院,就是大肚子的孕婦也願意“跨省產檢生孩子”。

來自河北保定的張女士,2006年研究生畢業後來到燕郊一所高校當老師,就在那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儘管婚房和醫保都在燕郊,但她還是選擇“不遠幾十公里”去北京婦產醫院生孩子。

其實,燕郊也有幾家二級甲等醫院,比如燕郊二三醫院、京東中美醫院、燕郊人民醫院。

但張女士說:“燕郊的醫療條件不太讓人放心。條件稍微好點的,都願意去北京看病生孩子。”據她瞭解,儘管學校不支持,但是很多老師都去北京生孩子,“萬一遇到緊急情況,燕郊的醫院處理不了,而北京婦產醫院的生產經驗豐富,而且名醫多”。

從燕郊到北京“跨省產檢生子”,對於孕婦來說是個非常辛苦的歷程,“那真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時間,太累了,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張女士說。

每次產檢,張女士和老公都早早起牀,6點準時出門排隊等着坐公交車進京。

由於在燕郊生活的居民大多數是在北京上班的京漂族,每天早上6點前後,是乘客最爲集中的時候,經常等好幾趟車才能擠上去。“沒辦法,必須得趕早,否則掛不上產檢的號。”

懷孕月份小的時候還好說,等到月份大了,張女士挺着大肚子,擠上車都很費勁。車上的人非常多,張女士在老公的保護下,擠到售票員附近,請她幫忙找個好心人讓個座位。

冬天的時候,人們都穿得很厚實,車廂裏就顯得更加擁擠。張女士穿着羽絨服、圍着大圍巾、挺着大肚子,坐在狹小的座位上,一路上車廂內的空氣污濁,張女士感覺喘氣都不那麼順暢。

接下來,就是在醫院的一場“戰鬥”,排隊掛號、排隊檢查。

“7點半到醫院,基本已經掛不上上午的號,就只能掛下午的號,有時候實在掛不上號就買黃牛號。”張女士記得,每次產檢完最快都要到下午三四點,有時甚至更晚,一天就都耗在醫院裏。

產檢完,再跟老公一起趕下班晚高峯,擠車回到燕郊的家裏。

“來回跑實在太累了,只要感覺孩子沒問題,我就把複查的時間週期拉長。”張女士說,到了臨產前的一兩個月,醫院要求兩星期去一次、一星期去一次,她就把一星期拉長到10天去一次,兩星期拉長到3個星期去一次。

到了臨近分娩的日期,張女士的孩子老是沒有動靜,來來回回去醫院檢查了3次。“路上太折騰,大肚子挺着太難受。”已經過了預產期9天,張女士決定,“不再來回跑了,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

醫生給她打了5個小時的催產素,孩子還是沒有動靜,醫生鼓勵她說,“順產的條件非常好,一定要自己生”,但是,張女士一路上跑得太累了,實在沒有力氣等着自己生,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剖腹產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現在回想起這段經歷,張女士說:“一輩子就生一次孩子,再苦再累也得去北京生,圖的就是放心!”

“小孩看病要麼去燕郊口碑好的小診所,要麼就奔北京”

在燕郊採訪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一個現象,很多有小孩的年輕人寧願選擇帶孩子在燕郊口碑好的小診所看病,也不願意去燕郊人民醫院和三河市兒童醫院看病,如果病情嚴重就直奔北京的醫院。

7月1日早晨8點多,記者來到燕郊人民醫院兒科。在醫院大門外的專家介紹櫥窗裏,有位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的副主任,被聘爲燕郊人民醫院的兒科專家。記者來到位於二樓東側的兒科門診,僅有三四位家長帶着孩子去看病。一位來看病的家長說,孩子咳嗽好幾天都沒好,帶孩子來醫院輸點液。當記者問起是否知道有北京的專家來出門診時,該家長表示不知道,她說,“如果嚴重了就去北京了”。

記者又來到三河市兒童醫院,在一樓掛號大廳,有3位從北京的醫院退休的醫生在出門診,他們作爲門診專家,掛號費爲10元和20元不等。在一層西側的專家門診大廳,約有30多名小朋友在等着看病。

緊接着,記者又來到燕郊一家口碑較好的小診所“張梅衛生室”。來看病的李女士說,來這看病的人很多,這家小診所每天早上8點開門,7點半就開始排隊了,因爲一天就發60個號,所以得早點來。大夫是中醫,號脈號得準,特別是兒科看得好,一般小孩鬧小毛病吃點中藥就好了,花錢少還管用,“來這看病的全是一個看好了介紹另一個來的”。

家住東方御景小區的宋先生的孩子前幾天感冒了,他沒有帶孩子去三河市兒童醫院,而是直奔“曹月平診所”。

“小孩普通感冒上火,開點藥、打兩天針就好了,小病就就近了。”宋先生說,很多鄰居都反映三河市兒童醫院的醫療質量不行,雖然也有北京的專家出門診,但是如果掛不上專家號,基本都看不好,所以,他從來沒帶孩子去過那。“口碑好的私人小診所很火爆,每次看病都要排隊。這些小診所都開業10多年了,口碑已經傳開了。雖然是自費,但是並不貴,打針五塊八塊,再開一點中藥,也就十幾塊或幾十塊錢,一般人都能接受。”

“要是孩子發燒老不好,肯定就去北京了,不會去燕郊的醫院,怕給耽誤了。”宋先生說。

家住天洋城小區、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白領劉女士,對燕郊的醫療資源非常擔憂,“燕郊沒有資質好的醫院,大人在燕郊看病都不放心,小孩就更沒法在燕郊看病了”。

劉女士的孩子現在1歲6個月,目前在四川閬中老家由父母帶着。“老家門口就有一家三甲醫院,那家醫院的歷史有100多年,在整個地區都非常有名,孩子有個頭疼腦熱的,在家門口就能解決。”

今年下半年,劉女士的父母就要帶着孩子從老家回來了,“在燕郊孩子要是生個病,還得大老遠去北京看病,現在想想就擔心。”劉女士說,自己家有車還好,如果沒車,萬一孩子晚上不舒服需要去醫院看病就會特別麻煩,打車不好打,公交車也沒了,想想就頭疼。

“小孩得小病能在口碑好的小診所處理就處理,要是看不了肯定選擇去北京的醫院,絕不會考慮去燕郊的醫院。”劉女士說。

燕郊大醫院爲何患者寥寥

在燕郊,並不是沒有三級醫院。

剛剛跨過北京和河北交界的潮白河,就有一座投資30億元建成的河北燕達國際醫院(以下簡稱“燕達醫院”),這是河北省唯一一家民營三級綜合性醫院。儘管該醫院已經正式運營達3年半,但是前來就診的患者卻寥寥無幾。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均70萬外地患者赴京看病,其中,河北省赴京就醫人員約佔23%。

有關人士建議,應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爲契機,優化區域醫療資源佈局,通過資源疏解、合作辦醫、完善醫保等措施,加快提升河北等周邊省市醫療服務水平,緩解首都就醫壓力。

燕達醫院副院長吳亦鳴回憶說,早在2006年,做房地產起家的燕達國際健康城董事長決定進入醫療養護領域。

2010年,燕達醫院建成。這家醫院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由一棟門診樓、兩棟醫技樓、兩棟住院樓及一棟員工宿舍樓組成。醫院共規劃牀位3000張,病房70%爲40多平方米的豪華單人間,還有部分80多平方米和130多平方米的套間,組成VIP區和國際特需區。

醫療設備也是國內領先:高端的核磁共振機、CT機、造影機,以及從西門子量身定做的複合手術室等。診療科室按三級綜合醫院規劃設置: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等,整個醫院配備醫生約140人,護士約260人。

當時,燕達醫院把服務對象定位爲高端人羣,比如,北京的高收入羣體、在華長期居住的外國人等。

可是,2010年12月醫院正式開業後,不但高端人羣沒有來就醫,燕郊當地人也不敢來看病:“這麼豪華的大樓,是給有錢人看病的”,“到那看病,肯定宰人呀”。

後來,燕達醫院在當地做了一些宣傳說,醫院掛號費不貴,採用物價局覈准的6元、9元、12元的梯度。一些住在燕郊的人開始走進燕達醫院,但畢竟是少數。

吳亦鳴說,截至去年年底,醫院開業3年以來,從開業前期的日均門診量100人次,緩慢增長到日均門診量150人次。醫院一期已建成1008張牀位,目前已投入使用518張。住院患者保持在100人左右,最多的時候有300人、少的時候只有幾十人,牀位閒置率高達70%以上。

醫療價格不高,爲何沒有患者來燕達醫院就診呢?記者調查發現,主要是由於醫院沒有專家和知名醫生。

東蔡村村民張寶軍說,患者都是跟着大夫走,燕達醫院的硬件不錯,但是軟件不行,大夫技術不行,肯定沒人來。

燕郊某高校教師張女士說,好大夫都是靠口碑吸引患者,如果讓燕郊一些口碑好的小診所的大夫去燕達醫院坐診,說不定會吸引不少患者去看病。

記者在燕達醫院門診大廳的燕達專家團隊介紹宣傳欄裏看到,這裏的醫生主要由3部分組成:部分三甲醫院和部隊醫院的退休醫生;二三線城市主要醫院的醫生;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

吳亦鳴說,目前,燕達醫院的醫師構成呈現啞鈴形狀,一頭是全國各地三級醫院或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的退休醫生,另一頭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剛畢業的研究生。

吳亦鳴坦稱,“三四十歲的骨幹醫師不好招”,醫院曾經高薪聘請過年富力強的外科手術大夫,但是,苦於沒有病源,這個大夫甚至好幾個星期都上不了手術檯,很快,人才就流走了。“畢竟,醫生不只追求金錢等待遇,更追求自身專業的發展。”

一個好消息是,從今年5月5日起,北京朝陽醫院派出13個科室的15名專家,在每週一和週六定期到燕達醫院出診,這標誌着北京朝陽醫院醫聯體首次吸納河北燕郊地區的醫院,走出京津冀醫療一體化的重要一步。

據介紹,朝陽醫院到燕達醫院出門診的醫生,都是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的,包括知名專家、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燕達醫院執行與朝陽醫院相同的服務費,按醫師的級別,把掛號費分爲40元、60元、80元、100元。

6月30日,記者在燕達醫院見到了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專家劉正新,她每週一上午來燕達醫院出門診,這已經是第七次了。

劉正新說,與在朝陽醫院看門診的病人相比,燕郊病人的病相對比較重,發生器質性病變的比較多。剛出診的第一個月給一個病人做胃鏡,就發現一個1.5公分的早期胃癌,於是趕緊給她做了手術。

劉正新知道,不少病人是從北京追到燕郊來的,還有一些燕郊的病人是慕名而來。“在燕達,一上午能看20多個病人。忙的時候中午飯都吃不上,出完門診就做鏡下檢查和治療。”

劉正新說,患者去醫院看病不是像住旅店那樣要求舒適度,而是要求能把病治好。一家醫院,包括大夫、護士、儀器設備、病房,都要圍繞治病這個主旨。“比如,我住得稍微差一點,但是大夫能把我的病治好,還有一種是我住得很好,但是大夫不能把我的病治好,我相信病人肯定選擇前者。病人都希望找一個在遭受最少痛苦的情況下,用最少的精力和花費,把自己的問題解決的醫院。當然,如果硬件條件好就更完美了。”

朝陽醫院專家的到來,爲燕達醫院帶來一定的患者增量。燕達醫院也通過與朝陽醫院的合作,把目標患者羣定位爲立足本地,爲普通大衆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目前,燕達醫院正在着手從營利性醫療機構改成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吳亦鳴說,燕達醫院與朝陽醫院的合作是共管共建,繼5月9日兩院正式簽署合作共建協議、6月18日朝陽醫院管理團隊正式入駐之後,在7月中旬,朝陽醫院還會派出10餘名不同科室的全職醫生來燕達醫院作爲病區主任收治患者。“朝陽醫院不僅僅是派出專家,以後還會融入到各科室中,進行學科建設,還會培養專業人才,時機成熟後將開展科研活動。因爲燕達本身也有研究院,也有科研項目,未來雙方也會共同在北京、河北申報有關的項目”。

吳亦鳴還表示,基於燕達醫院優質設備的情況,日後也不會只和朝陽醫院一家合作。“在朝陽醫院幫我們充分搭建基礎醫療平臺後,我們也會和安貞醫院、天壇醫院等品牌特點非常強、爲外地患者所認可的醫院合作,甚至可能與國家衛計委直屬的腫瘤醫院合作,幫他們分流患者,力求緩解全國各地來北京就醫的難題。”

關於醫保報銷政策的瓶頸,吳亦鳴表示,近期將有一定的解決方案出臺。落實到燕達醫院,具體可能會採取幾套不同的價格體系,比如,北京患者就醫享受北京醫保,即時結算。今年,燕達醫院也成爲三河市的新農合和醫保定點醫院,河北患者和新農合患者,也享受他們所對應體系的醫保。

“我們現在正和北京衛計委和人社部門、財政部門積極溝通,未來醫保政策一旦打開,燕達醫院就會執行北京的價格體系,患者可以報銷。”吳亦鳴說。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