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辦養老院護養牀位將佔八成

本文已影響887人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深化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公辦養老機構優先接收政府兜底的保障對象,到2020年逐步將公辦養老機構中專門接收失能老人的護養型牀位提高到八成以上。

北京公辦養老院護養牀位將佔八成

《關於深化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由北京市政府辦公廳日前下發,其中用專門章節提到科學規劃養老牀位建設,將研究編制本市養老設施專項規劃,加強對各區縣老年人口發展趨勢和服務保障需求預測。同時將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牀位改造工作,明確改造時限,逐步將護養型牀位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意見》提出各項工作的完成時限是2020年,所以護養型牀位也將在2020年達到佔比八成以上。此前相關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市養老機構護養型牀位提到七成,而本次意見要求公辦養老機構護養型牀位提高到八成以上,這是要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示範作用,“80%的潛在含義就是這些牀位都具備接待重度失能老人的能力”。

目前護養型牀位比例爲多少呢?“護養型牀位由於要接收失能老人,最關鍵的是要具備一定的醫療條件”,按照本市醫養結合的推進程度,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養老機構具備了內設醫療機構的條件,意味着目前大致具備護養條件的約佔三分之一,要在2020年提高至八成,任務並不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是市民政局今年一項重點工作,接下來還將逐漸出臺相關配套文件。

《意見》明確了公辦養老機構的模式,將公辦養老機構分成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和公建民營三種模式運營,並明確公辦養老機構爲政府兜底的3類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將重點服務政府供養保障對象,包括城市特困人員、農村五保對象中的老年人,困境家庭保障對象,包括低保或低收入家庭中孤寡、失能或高齡的老年人,以及優待服務保障對象,包括享受市級及以上勞動模範待遇人員、因公致殘人員或見義勇爲傷殘人士等爲社會作出突出貢獻人員中失能或高齡的老年人。其中,公辦公營養老機構要全部接收上述對象,公辦民營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都要拿出20%的牀位,保證接收以上三類對象。另外,要進入公辦養老機構則需要完成入住評估。

釋疑

什麼是護養型牀位

護養型牀位是專門接收失能老人的養老牀位,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的一個難題是護養型牀位並沒有一個嚴格規範的標準,“需要研究一個標準,不能隨便糊弄一下就自稱達到護養牀位條件了”。雖然在政府文件的嚴格定義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但護養型牀位在北京這座老齡化程度嚴重的城市中已有了實踐經驗。

寸草春暉養老院是專門接收失能老人的專業養老院,負責人王小龍昨天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他們接收100個失能老人,提供的都是專業護養服務。他認爲護養型牀位和普通養老牀位相比主要有三方面不同,一是硬件設施更專業,“普通老人住的可能就是一個木板牀,什麼都沒有,我們這裏護養型的牀位是專業的護理電動牀,可以按鍵自動擡高或降低牀頭牀尾。”另外,他們還在牀墊中加入自動監控設備,老人的心臟、呼吸有異常時會向護理員手中的終端報警。另一方面是人員配比不同,普通養老牀位通常一個護理員能照看多個甚至十個人。“我們這兒100個老人,50個護理員,1比2,照看失能老人基本就是這個比例。”此外,護養型牀位也要具備相應的醫療條件。

由於這些不同,王小龍介紹,成本也不同,“普通木板牀可能就幾百,護理牀要幾千,住普通養老院可能兩三千就夠了,護養的四五千都不算多,成本增一倍”。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