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醫院陳彪:沒有醫生參與 不算移動醫療

本文已影響877人 

關於移動醫療,最新的消息莫過於在最新的2015蘋果春季新品發佈會上,全新醫療應用researchkit同步推出,在參與研究計劃的醫療機構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作爲首批醫療機構赫然出現在大屏幕上。不僅如此,宣武醫院也是首批唯一參與研究計劃的中國醫療機構,參與項目運作的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陳彪教授的訪談也出現在發佈會視頻中,他也因此成爲了近期的熱門人物。

宣武醫院陳彪:沒有醫生參與 不算移動醫療

可穿戴設備打通醫療機構成健康管理平臺

早在去年6月召開的蘋果公司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最新發布的IOS8系統中便內置了healthkit健康管理應用,即支持健康醫療業的第三方可穿戴醫療設備,並將數據與醫療機構打通,成爲健康管理平臺。

在這之前,Intel、Google及Facebook均宣佈將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側重投資。三星、索尼、華爲等也紛紛亮出手環、手錶等“殺手鐗”。其他廠商也有所動作。7月份小米年度發佈會上第二款產品小米手環亮相,該手環宣稱具有多種功能,其中跟人體健康相關最大的爲可監測運動量、睡眠質量,智能鬧鐘震動喚醒。

而在最新的發佈會上,蘋果在醫療領域的探索又邁了一步,聯合全球多家知名醫療機構推出醫學基礎研究應用researchkit,並基於這個平臺開發了首批五款app,分別爲mpower(針對帕金森)、glucosuccess(針對糖尿病)、myheartcounts(針對心血管)、asthma health(針對哮喘)及sharethejouney(針對乳腺癌),這也是繼去年6月公佈healthkit平臺,跟蹤用戶健康有關信息之後的又一次發力。

應用設備監測帕金森病情

應用可穿戴設備監測帕金森病情,蘋果其實並不是第一個,根據路透社去年報道,英特爾公司計劃利用可穿戴的健康設備,如智能手錶等監測帕金森患者的病情並收集相關數據,與研究人員共享。研究團隊高級副總裁SohiniChowdhury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之前的一些臨牀試驗都太過於“主觀”,患者可能會告訴醫生自己震顫數分鐘,但事實上這種震顫可能僅持續了幾秒。未來,Chowdhury希望患者及臨牀醫生都可以得到藉助可穿戴健康設備獲得更準確的數據,同時能夠實現對患者症狀的頻率及嚴重性實現監測。

■對話

此次宣武醫院作爲國內唯一一家參與機構出現在發佈會中,引起一系列關注,關注蘋果新應用及未來的移動醫療模式,本報記者專訪了參與mPower研發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陳彪。

蘋果牽手宣武醫院瞄準龐大患者量

新京報:此次合作蘋果是怎麼找到你和宣武醫院的?

陳彪:宣武醫院與非營利性質的公共醫學研究組織sagebionetworks、羅切斯特大學共同開發了帕金森症研究治療的應用mpower。這都是有原因的。

蘋果之所以會找到宣武醫院,一是蘋果希望專家參與,我本人也一直研究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包括遠程醫療。另一方面,作爲一款主要用於研究帕金森病的app,蘋果也看中了宣武醫院的病人數量,因爲全世界50%的帕金森患者在中國,宣武醫院2014年接診(帕金森)患者人數爲35000人次。

新京報:帕金森爲什麼會成爲app針對的五種疾病之一?

陳彪:帕金森患者的主要運動相關症狀可以通過感應器或傳感器進行監測,包括病人語言、震顫、動作和走路慢等情況,適合通過app進行。

監測功能惠及醫患雙方

新京報:這款app對使用者及研發者分別可能帶來哪些益處?

陳彪:與healthkit相比,蘋果今年推出的researchkit,強調了疾病的針對性,針對監測對某些疾病有實際意義的信息,其中,mpower目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患者的自我管理,二是對醫學的研究意義。

患者下載app可以監測自身病情及治療後的變化情況。另一方面的意義在於,醫生可以藉此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收集患者相關症狀的信息。帕金森本身病情變化較大,藉助這類app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對病情信息的連續監測。

而這部分數據的獲得是有研究意義的,可以幫助研究患者病情變化與疾病發展之間的關係、藥物對症狀的改善等。相應地,還可以藉助這些手段監測症狀的變化趨勢來輔助判斷新藥物或新的治療手段的有效性。

行業痛點:移動醫療亟待醫生參與

新京報:移動醫療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熱點,這幾款app的推出是否也推動着移動醫療時代的真正到來?

陳彪:對移動醫療,尤其是醫療而言,這是一個實質性的推動,因爲researchkit是針對疾病症狀相關信息的監測,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引醫生參與到移動網絡平臺上來,這將推動建立起基於移動平臺的“醫生-患者”關係。移動網絡不再侷限於掛號和買藥等“中介”的方便作用,實現基於移動平臺上直接的醫患互動,幫助醫生實現對患者和疾病的管理。

目前,衆多移動醫療APP的主要功能仍是基於方便和大數據收集,尚未建立“醫生-患者”關係,患者最終希望得到的,是便捷、平等和可靠的醫療服務。

如果移動醫療應用提供的僅是信息或掛號和拿藥,還遠未觸動行業“痛點”。真正的行業“痛點”,在於有病的患者找不到醫生,大衆的健康管理缺乏專人管理。因此,沒有醫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動醫療。

患者希望找到的醫生資源是有限的,而沒有醫生的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醫療,不是你有一個iPhone或iPad,我就可以當你的醫生。諸多已經在開展的藉助互聯網或移動端掛號產品等,始終徘徊在醫療服務的外圍。

移動醫療不等於醫院信息化

新京報:移動醫療到底長什麼樣?

陳彪:對於未來的醫療模式,醫生的作用不是在移動平臺上看病,而是基於線下診療已對患者病情有所瞭解的基礎上,結合在線的動態病情監測和遠程及時管理,實現在移動平臺上爲患者提供諮詢指導服務,以解決對疾病和大衆健康的管理。

移動平臺的意義在於解放醫生可以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上解決臨牀診療中動態管理疾病和病人,實現醫療服務的公平和便利,提高診療效率,也節約了醫患雙方的時間,從而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語錄

對於未來的醫療模式,醫生的作用不是在移動平臺上看病,而是基於線下診療已對患者病情有所瞭解的基礎上,結合在線的動態病情監測和遠程及時管理,實現在移動平臺上爲患者提供諮詢指導服務,以解決對疾病和大衆健康的管理。——陳彪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