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應該怎麼辦

本文已影響930人 

受訪專家:

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


老齡化是21世紀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養老已成爲全球性問題。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來得較晚,在養老模式、政策等方面還處於探索階段。今年初,中法共同簽署了關於在銀色經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有望將法式養老產業的管理模式和服務帶入中國。此外,美國、日本的養老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鑑。

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應該怎麼辦

老齡化在“跑步前進”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社會的國家,早在十九世紀中葉,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就高達10%,目前這一比例爲19.6%,接近“超老齡社會”標準。但法國的養老工作做得很好,2016年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排名中,法國位列第九,人口平均壽命爲82歲。美國1945年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5137萬左右,並以每20秒增加一位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會翻一番,而新生兒增長率僅有3%。鄰國日本是亞洲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約3461萬人,佔總人口的27.3%,出生人口卻逐年減少,帶來了極大的養老壓力。

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至上百年,適應時間較長,如法國用了11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且老齡化速度還在加快。據聯合國預測,1990~2020年世界老齡人口平均年增速度爲2.5%,同期我國爲3.3%。到2016年底,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5億,佔總人口的10.8%,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約佔屆時我國總人口的30%、全球老年人口的1/4,比現在美、英、德三個國家人口總和還多。數量多、增速快等問題,使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愈發繁重,同時也爲社會經濟發展和轉型帶來新挑戰。

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應該怎麼辦 第2張

國內重親情,國外重生活

中外文化、國情存在差異,因此在養老問題上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模式。瞭解中外養老的差異,才能在引進國外養老經驗時更“接地氣”。

養老理念:法國規定,父母都有撫養子女到18歲的義務,子女卻無需爲贍養老人花一分錢,因此法國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度很低,不指望子女贍養。美國人受家庭影響或幫助較少,感情相對淡薄,退休後大多選擇獨居或去養老院,不給孩子增添負擔,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雖然歐美國家養老屬於“低責任、少義務”的獨立型,但大部分老人並不孤獨,平日裏收拾自家花園、讀書看報、再就業、和朋友一起運動等,過得十分愜意。在日本,子女組建自己的家庭後,通常也不會跟父母一起住,導致很多老年人長年無人照料。在日本政府的鼓勵下,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會選擇居家養老,民政部門會定期派人家訪;老人偶爾身體狀況不好時,可以去日託所住一段時間,按天收費;身體狀況不是很好,長時間需要看護的老人,則會去養老院。

我國傳統觀念講“養兒防老”“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子女養老送終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但過去中國人平均壽命只有70歲左右,家裏子女也多,可以分擔贍養壓力,現在人的壽命普遍延長,一般家庭中,一對夫婦要管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工作壓力大、分身乏術、兩地分居……“養兒防老”暴露出很多缺陷。即便如此,仍有相當多的人對養老院有牴觸心理,“送老人去養老院=不孝”的觀念十分常見。吳女士在國外工作,因不放心78歲的父親獨自生活,她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不料受到親友的強烈反對,“自己去國外享受,卻把父親扔進養老院,沒良心!”一想到被人冠上“不孝”的罵名,吳女士十分氣憤:“國外住養老院纔是享受,怎麼就成不孝了?”

養老院情況:美國養老院制度建設起步早,養老改革運動之後,更是把老人的意願和尊嚴放在第一位。養老院環境舒適、生活便利,配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娛樂設施及專業的醫療團隊,並按專業性由低至高分成中等程度的護理機構、協助生活機構和專業護理機構,以滿足不同需求。法國養老牀位佔用率一直都很高,這得益於其嚴格的審批程序。法國養老院十分注重疾病防治和護理服務,針對自理能力不同的老人,也有相應的專業方案。日本養老院分爲短期居住型、長期居住型、療養型、健康恢復型等,在選址、建造、裝修上有嚴格的要求,例如不可以建在住宅稀少或生活不便的偏僻地區,走廊寬度不能少於1.8米,臥室、廁所的門都是“橫拉式”以避免磕絆。

我國早在周代就出現了專門的養老場所,從唐代的“悲田院”、宋代的“福田院”、元朝的“濟衆院”,到明朝的“養濟院”、清朝的“普濟堂”、現代的養老院等,我國的養老機構在發展中不斷成熟,但仍有不足。一提起養老院,很多人想到的是集體宿舍般的牀鋪,忙碌又缺乏耐心的護工,單調乏味的生活,老舊的生活設施,而服務和設施較好的養老院總是“一牀難求”,無法輻射到每個地區,不能滿足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需求。

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應該怎麼辦 第3張

養老成本:歐美國家雖然養老環境好,但成本不低。法國平均退休金爲每月1376歐元(1歐元合7.7元人民幣),最低養老金爲每月803歐元,而養老院均價爲每月1740歐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服務均價則爲1949歐元,很多退休老人若沒有子女的經濟幫助,就只能再找一份工作補貼家用,或靠收房租過日子。美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雖覆蓋了96%的勞動人口,但僅夠平時開銷,養老院費用昂貴,只有高收入人羣纔有條件去;對沒有社保的老人來說,養老十分艱難,有的甚至連生活起居都無法滿足,靠政府每月分發的食品券和生活津貼維持生活。日本人在年滿20歲時必須加入“國民健康保險”,40歲時必須加入“介護保險”,再加上退休時能領到一大筆養老金,所以養老成本不高,政府承擔了大部分,也正因如此,日本政府在民衆醫療、養老方面的資金一直入不敷出。

中國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及改革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取得相當成就,但養老保險覆蓋面仍然狹窄,居民收入普遍較低,數據顯示,2016年企業職工養老金平均只有2362元。如果沒有足夠的積蓄,老人將難以過上理想的晚年生活,況且服務、設施較好的養老院每月動輒上萬元,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承受範圍。

年輕時開始攢養老錢

無論在我國還是法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庭養老延續了千百年,不僅包括經濟支持、日常照料,還有更深層的精神慰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小型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家庭養老的觀念應向社會養老轉變,但當前社會養老和社區服務都還較爲薄弱。

民政部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2013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養老產業佈局不斷完善,很多養老機構硬件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服務質量、收費標準、人文關懷等軟件水平還差得遠,難以達到老人的期望。建議養老機構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政府和行業協會要儘快出臺養老服務標準和規範,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督促養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此外還要納入第三方評估監管機構。

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應該怎麼辦 第4張

陸傑華補充說,多數老百姓都希望在自己家裏養老,但缺乏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會影響居家養老的實施,“長期護理保險是必須要做的,沒有長期護理,怎麼談養老?”

“老齡化是人類共生共享的重大成果,長壽時代是常態。其中,金融問題是長壽社會的巨大風險,要想避免‘人活着,錢沒了’的窘境,就需要國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發展老年金融。”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解釋說,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信託業都要有專項產品規劃,確保國民既活得長壽,也攢夠了錢;年輕一代要努力奮鬥,學會投資保險,做好財務規劃,爲將來存夠足夠的養老錢。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