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聖草名藥養胃

本文已影響1.07W人 

紫蘇的功效

紫蘇葉

這聖草名藥養胃

中醫認爲,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功,紫蘇辛香溫散,入肺走表而發散風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寬中,對外感風寒,內兼溼滯之症尤爲適宜。

藥理研究表明,紫蘇葉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而有發汗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夏季,暑溼侵襲,肢體重困,胸脘滿悶,食慾不振,常用本品,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溼,起強身健體之效。夏日氣候炎熱,人們常用空調、電扇,或貪涼飲冷,常食紫蘇葉,可溫中暖胃,解表散寒,防止空調病,胃腸型感冒,胃脘冷痛等。

古人常將蘇葉同其他食物製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將鮮蘇葉洗淨,用開水燙後擠去水分,沾豆醬吃;把嫩蘇葉切成絲加入冬瓜湯裏,食之祛暑開胃;燉魚或煮蟹時放些蘇葉,可鎮咳解毒;若與土豆絲涼拌食用,清涼去火;將嫩蘇葉切細放上鹽和米飯相伴,亦可與麪條相拌,蒸饅頭或豆片時,在屜上鋪一層蘇葉,蒸的饃,別有風味。我國民間還用紫蘇作天然防腐劑。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食物,將其置於室內通風處,常溫下可保存4~5天還呈新鮮狀。在古代,常把蘇葉當茶製成飲料,長期服用,蘇葉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時曾被翰林醫官院定爲“湯飲第一”。

此外,幹紫蘇還可用來加工醬菜,現民間制醬時仍都加點紫蘇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壇制泡菜時,放點紫蘇葉,也可使泡菜別具香味。

紫蘇梗

紫蘇梗,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理氣寬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脹悶、不思飲食,可將紫蘇梗與陳皮、茯苓、雞內金等一同調配藥膳食用。胎動不安,或是妊娠嘔吐,可在醫生指導下將紫蘇梗與紫蘇葉、陳皮等藥材一起調配藥膳食用。

紫蘇子

紫蘇子,又名蘇子、炒蘇子、黑蘇子,爲紫蘇的成熟果實,生用或炒用。中醫認爲,蘇子性味辛、溫,入肺經,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適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祕等。紫蘇子既能消積通便,又能下氣平喘,對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患者咳嗽、便祕時,可謂一舉數得。還有一種白蘇子,色呈灰白而粒較大,氣較淡薄,性質、功用與紫蘇子相同而力稍遜。

現代研究證明,紫蘇能擴張皮膚血管,刺激汗腺神經而有發汗作用,能減少支氣管的分泌物及增加胃腸蠕動,並有強身防腐作用。研究還發現紫蘇葉中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C,對預防貧血十分有效;而紫蘇子具有抗癌作用,能明顯抑制化學致癌劑所致的癌症發病率,減少腫瘤重量和體積,延長腫瘤出現的時間。

紫蘇子中的α-亞油酸能顯著降低血中較高的甘油三脂含量,可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並且能抑制血小板和血清素的遊離基,從而抑制血栓疾病的發生,具有抗血栓的效果。另外α-亞油酸在人體內主要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形式存在,它是大腦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認爲,常食紫蘇子,對提高記憶和視覺具有良好的作用。

服用紫蘇有禁忌

雖然說紫蘇有諸多功效,但是服用也有其禁忌方面。譬如,將紫蘇葉與鯽魚一起食用後容易生毒瘡。而長期服用紫蘇,如脾胃虛寒的人會出現滑泄症狀,患有氣虛、陰虛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蘇。

紫蘇屬於辛溫之品,凡有風熱感冒(症見發熱重、畏寒重、汗出、口渴等),尤其是熱重者忌服;氣弱表虛,倦怠無力、經常感冒、發熱有汗者也不宜使用。

同時,紫蘇葉不能食用過多,因紫蘇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在人體沉積過多會損傷人體的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東西也不能貪吃哦。還需注意的是,紫蘇含有揮發成分,所以不宜長時間煎煮;紫蘇還有一定的升血糖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