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原地擴張急剎車 部分轉基層謀發展

本文已影響936人 

嚴控公立醫院牀位審批、暫停審批公立醫院新增牀位、嚴控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緊急通知,首次以專門文件的形式嚴令公立醫院暫停規模擴張。一紙禁令猶如尚方寶劍,新快報記者瞭解到,廣州衛生主管部門已按照要求執行,暫停了公立醫院原地擴張的相關審批工作。

公立醫院原地擴張急剎車 部分轉基層謀發展

不少醫院已經放棄了原地擴張,將目光投向了中心城區周圍、郊區甚至珠三角等醫療資源比較匱乏的地方,通過託管、接管基層醫院、合作辦醫,或者直接建設分院區等方式,謀求另一種發展。“不在原地盲目擴張,到基層辦醫,有利於優質醫療資源散播開來,方便基層百姓。”對於大型公立醫院呈現的發展新趨勢,醫療界專家則抱以讚許的態度。不過,專家認爲大型公立醫院到基層辦醫,多多益善,值得提倡支持,但該用何種合作模式,仍需要探索。

趨勢

國家禁令暫停公立醫院原地擴張

“我們早已經收到了市衛生局轉發過來的禁令要求。”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此次國家的禁令要求非常明確、嚴厲,沒有報批的新建項目應該都是會嚴格按照要求暫停審批的。據瞭解,該院現在使用的門診大樓,當初設計容量只有三四千人次,現下日均門診量已達過萬人次,按照門診量與病牀數1:3的比例,需匹配3000張病牀才比較充裕,如今牀位有1990張,“許多病人住不進來,病牀使用率達百分之百。”該人士透露,醫院準備在東風東路建設新門診大樓,還沒建好,所幸已經在禁令前報批、立項了。他感嘆:“以後要再擴建會很難了。”

“事實上,基本上每家大醫院都會想擴張發展。”廣醫三院前副院長、市人大代表陳安薇表示,控制公立醫院規模會不會加劇老百姓“看病難”?這很難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立醫院不再控制好總體規模、單體規模,盲目地擴張,肯定會加劇“看病貴”!2011年,陳安薇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向市政府提交了控制公立醫院發展規模的議案,“如果當時廣州剎車會比現在好,短短兩三年,又擴張了好幾千張牀位了。”

確實,按照已經發布的《廣州市醫療衛生設施佈局規劃(2011-2020年)》(下稱《規劃》),到2015年,包括中山一院、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內,廣州僅新建綜合醫院就多達18間,新增牀位7900張。知情人士還透露,相較廣州市屬醫院,各省部屬醫院擴張的步伐尤爲快。公開資料顯示,某省屬醫院今年新建綜合外科大樓,原地新增病牀就達800多張。

採訪中,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也反對大醫院的盲目擴張,他認爲會導致醫院誘導需求,最終將高額的醫療費用轉嫁到患者身上。而禁令的適時出臺,將有力地遏制這一趨勢。

轉型

部分公立醫院

轉向周邊發展

“想再擴建,肯定很難,再加上本院周邊土地資源緊張,只能到周邊尋求發展。”某省屬公立醫院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醫院肯定是要發展,只不過,現在不能將目標停留在本院。他說,已經派出相關工作人員在珠三角一些城市考察,欲通過建設分院、合作辦醫等方式,擴大醫院品牌,使服務網點覆蓋得更遠點。

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合作辦醫、尋求發展機會,已有大醫院在嘗試。也正是廣州醫療資源分佈的不平衡,給中心城區富餘優質醫療資源向外發展提供了機會。記者瞭解到,廣州約80%的大型醫療機構分佈在越秀區、海珠區、荔灣區北部、天河區和白雲區南部等區域,其中50%的省部屬、市屬醫療機構都集中在越秀區。優質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導致很多地區居民難以就近獲得高水平醫療服務,同時也加劇了老城區大型醫療機構的服務壓力。

在全市醫療機構合理佈局當中,不少公立醫院通過在基層託管、接管、建設分院等方式,已經搶到了先機。例如,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2008年南沙中心醫院建設初期,就介入經營管理,今年3月份,原隸屬廣州市衛生局的南沙中心醫院,正式更名爲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醫院,調整爲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直接管理,是南沙區唯一一間三甲醫院。至此,市一醫院除本院外,有了鶴洞、南沙兩個分院。

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也不甘落後,今年3月份,託管了南沙婦幼保健院,目標是2017年3月前,要將該院從一甲幫扶發展成二甲婦幼保健院,通過此,順勢獲得了南沙100畝的土地,與南沙區共同建設南沙婦兒醫院,牀位規模有500牀左右,預計2017年建好。

有的醫院步子邁得更遠,例如,10月初,廣東梅縣政府與中山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正式簽訂託管協議,將新梅縣人民醫院全權委託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經營管理,共建中山大學粵東醫院。

此外,原址整體遷建也是一種方式。例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目前一院兩區,分東風院區和白雲嘉禾院區,東風院區規劃牀位只有600張,目前嘉禾院區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完成後,我們將整體搬遷到新院區,規模肯定突破以前,病牀數將超過原有數。”該院相關負責人說。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