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醫院十萬 能解急診患者入院難?

本文已影響899人 

北京市法制辦3月11日起就《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面向社會徵求意見。草案就惡意撥打院前急救電話、拒不避讓救護車通行、醫院拒接急救車輛送來的患者等急救服務突出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

重罰醫院十萬 能解急診患者入院難?

據瞭解,目前北京市急救中心(120)的回車率最高可以達到20%,即有20%撥打120急救電話的傷病員會叫不到車。另一方面,病人即便是順利上了救護車,在到達醫院以後也可能因爲被拒診而不能下車。"一上一下",一部急救車上聚集了太多的矛盾和爭議。

正是因爲如此,草案中規定醫院如拒絕搶救急救車輛送來的患者,最高可處以十萬元罰款。不過,僅僅是簡單的處罰是否能解開院前急救時間長這個"死結"?作爲急救服務提供方的醫院面對這樣的懲罰措施,又有哪些苦衷?

120急救醫生:拒收患者幾乎每天都遇到

擁有150萬粉絲的網絡大V"急救醫生賈大成"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在北京急救中心工作了26年,大醫院拒收推諉患者的情況在過去幾乎天天都在發生。

讓賈大成最不能接受的是,有時醫院連病人都沒見到,乾脆一句"沒牀位"就把急救車打發走了。"有一次,一名嚴重外傷患者被我們連續送了四家醫院都沒人收,直到到了第五家患者才被收治入院,當時北京市衛生局對推諉的那四家醫院通報批評,可是這四家醫院並沒有受到什麼嚴厲的處罰。"

在賈大成看來,多年來醫院接診急診患者呈現出"大醫院撐死,小醫院餓死"的局面。大型醫院尤其是三甲綜合醫院的急診科經常像菜市場一樣忙碌,有限的牀位幾乎是在無休止的輪轉,而小醫院或是民營醫院的急診科則冷冷清清。

推諉患者醫院認爲急救能力有限是主因

在朝陽醫院急診科的搶救區,三十多張並列擺放的病牀圍繞着護士站,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馬蹄形。在這裏看到的不是印象中急診室裏搶救傷員的忙碌景象,而是安靜地躺在牀上吸氧的老者,或是努力想吐一口痰出來的虛弱病患。

這些病人裏有很大一部分預後並不理想,或者可以轉到其它常規科室進行治療。在他們的病案後,常常標註着幾個簡單的詞,如"拒有創"、"不輸液"、"不住院"等等。因爲各種原因,他們成爲了醫院急診室裏被稱爲"滯留患者"的那一批人。而這樣的患者在北京市各大醫院急診科的病房裏都可以看到。

本來是一條流動的急救通道,在這裏打上了一個結。

不僅是120的醫生,其實很多公立醫院急診科的大夫也承認確實存在推諉患者的問題。不過他們認爲除了極個別醫院,大部分醫院拒診主要還是因爲醫院急診科收治患者的能力不足。

朝陽醫院門診部主任吳家峯向健康界記者介紹,面對大量的急診病人,醫院只能加派人力進行救治,即便是如此,急診科救治病人的能力也還是有一個極限。以朝陽醫院爲例,在建設之初,朝陽醫院急診科搶救區的病牀數設定爲16張病張。而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將近40牀病人住在這裏,其中大約三分之一,就是像上面描述的那樣不接受積極治療,又不願回家或轉院的"滯留患者"。

張濤是北京煤炭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這個總共只有5名急診值班醫生的急診科,每天卻擔負着龐大的接診任務。對於120急救醫生對大醫院的種種吐槽,張濤苦笑一聲,攤開雙手。"我也想接更多的患者,但是牀位有限,人員不足,你讓我怎麼接?"張濤說,急診科是公認最累的科室之一,月薪8000元的留不住護士,原因就是患者數量太多,醫護人員太累,難免有接不過來患者的時候。

此外,有的醫院確實沒有能力接診一些特殊的患者。張濤舉例說,煤炭總醫院沒有小兒創收外科,遇到一些嚴重的兒童外傷患者只能建議轉院,醫院也沒有高壓氧艙,所以煤氣中毒的患者也是不能收治入院的。"好在現在急救醫生在運送重症患者時會按規定給醫院急診科打電話讓醫院做好準備。"

院內科室協調不暢增加收治病人難度

事實上,急診科不時會推諉患者還暴露出了急診科與醫院其他科室相互銜接不順暢的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院急診科醫生告訴健康界,如果急診患者是位心肌梗死的病人,心內科會非常高興地將患者接走準備做造影以及進行支架手術。但如果患者是個"沒有什麼油水"的慢性病病人的話,其他科室就會以沒有牀位爲由拒絕急診科將病人轉入自己的科室,因爲優質的病人就已經把人家科室牀位住滿了。在這位醫生看來,急診科就是兩面不討好的"夾心層"。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危重症中心ICU主任何忠傑認爲,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涉及到從現場,急救系統,醫院的急診科,還有醫院的ICU,以及相關科室等方方面面,不能只把眼光投向急診。因爲急診的病人能不能合理地收進來,還要看ICU、要看兄弟專科的情況,這條系統能走通了才能保證急救的通暢。

政府買單醫院沒理由拒收"三無病人"

對於草案中醫院推諉120送來的急診病人最高被罰十萬元的規定,很多人認爲這是對醫院在經濟上的一種約束。不過,單純從經濟上講,醫院是否會因爲害怕墊付醫療費用而拒絕接收急診病人呢?

何忠傑表示,目前各大醫院每年都會爲傷病員墊付大量的醫療費用。現在有關部門也在着手對醫院的這部分支出進行補償。民政部今年已經開始到各個醫院進行調查,瞭解2013年醫院爲患者墊付費用的數額。說明政府已經着手幫助醫院解決欠費的問題,如果這種問題得以解決,推諉現象有望杜絕。

一方面有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則是顧及到自身的名譽,面對"三無病人",醫院一般還是會給患者提供最基本的治療。吳家峯表示,面對沒有支付能力的患者時,醫院通過特定的程序,經由門診辦公室或者夜間總值班室確實簽字,會爲他們提供基本的治療。這部分墊付的費用也不會扣罰科室和個人。目前朝陽醫院每年爲急診病人墊付的費用大概在20到25萬,通過朝陽區衛計委和朝陽區財政,基本可以解決掉這些"壞賬"。即便是無法解決,醫院自身也承擔得起這部分費用,不會因爲擔心墊付醫療費用就拒絕收治急診病人。

解開死結需要一個"瞬時"急救信息平臺

當談到如何讓醫院急診科和院前急救的銜接更加緊密這個問題時,很多醫生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建立院前院內互通的信息平臺。

何忠傑在描述這種理想中的信息平臺時顯得有些興奮,他把它稱爲"瞬時"的信息平臺。如果這樣的息平臺可以建立起來,120在接治病人的時候就能看到此時此刻附近醫院的ICU有幾張牀。醫院要通知120目前能不能收急救病人,或者何時可以收治病人。如果這種瞬時的急救資源信息可以彙總起來,120的調配就可以非常清楚。"有時候我們會問120的急救人員:你們就不能提前給醫院打個電話嗎?他們會反問:電話費誰出啊?這雖然是一個笑談,但是也反映了現在急救信息互通不夠完善的問題。"

信息平臺的搭建不僅僅可以爲120提供參考,還可以把病人的信息儘快提供給醫院急診科。吳家峯認爲,利用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患者上車以後心電圖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實時傳輸到收治的醫院,這樣也會縮短院前急救的時間。

對於此次發佈的徵求意見稿是否能改變院前急救的現狀,受訪的醫生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觀點。張濤認爲,條例只會加重推諉患者,因爲醫院爲了規避責任,會在急診患者送來之時,將醫院暫時沒有接診能力告知患者和120醫生,只要及時告知了,醫院就沒有任何責任,不算做推諉,也不違規。

不管怎麼說,草案的發佈是讓院前急救工作進入法制化軌道的重要一步。院前轉運時間是代表一個城市品質的重要指標,而就目前來說,原本應該通暢的急救通道卻因爲種種原因被打上了一個個“死結”。單單解開一個結可能並不能給急救系統整體的運作帶來很大改觀,但是卻可以讓人們知道,自己離繩結的那一端又近了一步。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