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吐槽基層醫療:流感暴露醫療短板

本文已影響902人 

最近,一場流感來勢洶洶,患者紛紛擠到大醫院看病,一些大醫院的急診科、呼吸科、兒科、內科等不堪重負,醫生病倒現象也不少見。

像流感這樣的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本應留在社區就診,把大醫院的優質資源留給危重症患者。但是,如今流感患者一股腦都涌進大醫院,說明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還不給力,“金字塔”的塔基還不牢固,家庭醫生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就此次流感疫情而言,家庭醫生應建議簽約居民尤其是老人、小孩提前打疫苗,病情不重的先在基層解決,病情嚴重的再轉到大醫院。如果這樣,大醫院的壓力就會減少。

人民日報吐槽基層醫療:流感暴露醫療短板

強基層是醫改的重要原則之一。2011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培養全科醫生,並引導他們在基層執業,這一政策旨在補上醫療服務供給體系的短板。此前,全科醫生在中國是一個陌生詞彙,醫學院校沒有開設專業,基層醫療機構沒有全科診室,上下級醫院缺乏協作。全科醫生也被稱爲家庭醫生,他們承擔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角色,關注人的全面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狀況,而不僅僅是治療疾病。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合格的全科醫生可以解決九成患者的醫療問題,只有一成患者需要轉到大醫院治療。全科醫生同時承擔首診、分診、雙向轉診職責,與醫院緊密協作,全方位全週期維護居民健康。

目前,各地開始培養全科醫生隊伍,並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慢病管理等服務。但是,強服務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服務供給和保障機制。全科醫生執業地點在基層,相對而言,收入水平、社會保障、職稱晉升、生活便利、孩子教育等各方面條件均不如大醫院,如沒有強有力的收入、待遇、晉升等各方面特殊政策保障,難以留住高水平的全科醫生。當下,以全科醫生爲主體的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模式,尚沒有規範化的執業方式,其收入沒有與簽約服務費掛鉤,服務內容、數量、居民滿意程度也沒有統一考覈標準,更沒有專項津貼鼓勵;與上級醫院協作機制有待明確;醫保支付仍偏重疾病治療,難以撬動家庭醫生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積極性。由於激勵機制欠缺,全科醫生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質量不能盡如人意。

近兩年,我國先後就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全科醫生培養等出臺一系列政策,地方也進行積極探索。例如,廣東深圳羅湖區以年薪30萬元起的優厚待遇吸引全科醫生;一些省份試點全科醫生特設崗位,給予較高待遇……全科醫生的地位正在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正在加快。當然,我國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剛剛起步,人口衆多,又是發展中國家,地區之間差異較大,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按照每萬名居民有2—3名全科醫生的要求,加上護士、健康管理師等團隊人員,我國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將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服務體系。根據地方發展水平差異,各地醫保支付、激勵政策、考覈要求應有所不同。如何讓家庭醫生服務覆蓋到每個家庭,讓每一位居民享受到均質化服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一場流感,暴露了我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短板。近日,國辦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契合了現實需要。有關部門應儘快落實,着力建立全科醫生的使用和激勵機制,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保障服務質量和水平,讓羣衆在基層就能看好常見病、多發病。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