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年門診量超過2億人 擬共享京津冀醫資

本文已影響861人 

目前,北京每年門診量高達2億餘人次,其中外地患者約佔三分之一,而來自河北省的患者又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由此引發的交通擁堵和醫療供需矛盾等一系列問題,從何處破題?

北京每年門診量超過2億人 擬共享京津冀醫資

“病人不動、醫生移動”,構建京津冀醫療服務一體化新模式,是破題之策。試圖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區域共享的這一方式,在推進過程中能否實現“專家共享、臨牀共享、科研共享、教學共享”的預期,這一實現共享的醫療模式能否可持續實現?

京津冀醫療合作的兒科“先鋒”

近年來,北京兒童醫院每年門診量約300萬人次,其中六成來自外省市,而河北省患兒最多。明確首都功能定位、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如何能把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資源輻射到周邊,實現患者的合理分流,這不但是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的思考,也是諸多處於“戰時狀態”的大醫院院長們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京津冀醫療合作方面,兒科充當了“先鋒”。京冀兩地以兒童醫療爲突破口建立合作平臺,使彼時一直停留在政策層面的京津冀醫療合作有了實質進展。

北京兒童醫院與河北省兒童醫院的跨區域合作開始於2013年3月,之後,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如今這個集團已經有15家重量級兒童醫院加盟。“和北京兒童醫院合作,惠及的不僅是患兒和家長,同時非常有利於提高河北省兒童醫院的診療水平。”河北省兒童醫院院長石仲仁說。

2013年12月,以推動京冀兩地兒科協同發展爲目的,北京兒童醫院河北兒童醫療國際部宣告成立,這既是一個獨立的醫療區域,也是一個聯合診療平臺,可以實現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內專家出診、手術、會診和遠程會診以及向外院轉診等多項功能,實現“病人不動、醫生移動”的服務新模式。倪鑫表示:“集團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地域限制,最終實現各級兒童醫院水平的提升。”

可喜的是,在北京市衛計委的推動下,河北燕達醫院、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北大六院與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北大三院與承德市婦幼保健院也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拓展和深化北京兒童醫院與河北省兒童醫院、解放軍301醫院與涿州市醫院、北京阜外醫院與河北以嶺醫院等合作項目。

“協作已經取得了較明顯成效。”北京市衛計委新聞發言人鍾東波介紹,以燕達醫院爲例,2014年11月,燕達醫院門診診療人次較10月增長17.27%,較去年同期增長142.47%;出院人次較10月增長20.94%,較去年同期增長200.58%。

多種形式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對於京津冀醫療衛生的協同發展,記者從國家衛計委瞭解到,這項合作是“中央有政策、地方有需求、羣衆有期盼、合作有基礎”,他們非常支持,已經引導在京中央管理醫院通過開辦分院、與社會資本合作辦醫、開展專科協作等形式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向京外地區疏解患者。

相對於河北省的醫療衛生資源,天津市資源較爲豐富,在血液內科、器官移植、腫瘤等專科方面具有優勢基礎和發展潛力。同時,京津城際和高速路網通過的武清、寶坻、靜海等地也具有承接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的基礎條件,國家衛計委認爲,可在適當控制總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水平,優化資源結構。

據瞭解,目前衛計委已支持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血液病醫院在天津市靜海縣建設分院,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以提高服務能力;支持衛計委直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與雲南省合作建設雲南分院,解決西南地區心血管病高發且缺少優質醫療資源問題,並面向東南亞開放服務,等等。

接下來,國家衛計委計劃會同京津冀衛生計生部門,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對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專題進行細化研究,進一步確定具體方案。

配套政策仍須完善

隨着京津冀醫療衛生合作進程的深入,異地醫保政策不同、醫師多點執業的保障等一些問題開始初露端倪。

對此,醫改專家、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曾益新指出,京津冀醫療協作有利於北京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明確城市戰略定位。

“但是,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否則隨着合作的推進,暴露的矛盾會越來越多,將直接影響後續合作。”曾益新認爲,這一系列政策包括:醫療保險必須跟上,可以緩解醫師多點執業時出現的醫療糾紛;異地醫保政策需要整合;藉助政策引導人才“下沉”到基層;協調醫院之間、醫師之間合作的相關政策,等等。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