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貞醫院周生來:醫療行業落後註定"捱打"

本文已影響862人 

“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打造健康中國”。隨着會議深入,醫療相關提案呈“井噴”之勢,“移動醫療”概念更是備受關注。

安貞醫院周生來:醫療行業落後註定"捱打"

長久以來,中國的醫改舉步維艱,行業惰性被認爲是“沉痾積弊”。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倒逼”醫療行業破處陳舊觀念和體制,因而作爲改革突破口被寄予厚望。利用先進技術手段,醫療行業爲百姓提供疾病和健康相關管理服務的途徑將更加豐富,從傳統的救死扶傷發展到中游的慢性疾病管理,再提前到上游的健康管理,甚至從生命孕育的源頭預防疾病,都已經成爲可能。

“昨天的成功模式就是明天失敗的原因”

醫生這個職業以及醫療這個行業是在所有職業和行業當中最爲傳統,最爲保守的。我們的醫生,我們的醫院幾百年,甚至近千年來習慣了以不變應萬變,不管社會變化到什麼樣,還是那樣看病,還是那樣辦醫院。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醫生再也不能那樣,我們的醫院再也不能那樣,因爲21世紀的特點是多變化,多元化,複雜化和不確定性。

移動互聯網等高科技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醫生,改變了醫院。最近幾年我跟醫療行業的各位同仁常說的一句話,特別是大型三甲醫院的院長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就是“昨天的成功模式就是明天失敗的原因”。這句話什麼意思,最關鍵的就是今天的環境社會變了,如果你還不變,仍然抱着昨天所謂成功的模式搞慣性運轉,今天繼續複製你的昨天,那麼你明天定敗無疑。

中國的醫改之所以舉步艱難,幾年來沒有邁出爲全國人民所認可的步伐,就是因爲行業惰性太大。光一個多點執業我們探討多少年了,一個又一個文件沒有取得任何一點實質性的進展。儘管從理論上說,我們認爲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確實過於曲折了,延緩了醫療行業的整個進步和發展。終究的原因就是行業的特點以及體制機制上的障礙。由於我們自身缺乏改革的這種魄力,這種動力,所以,現在逼着社會來改我們。

醫生多點執業是一個什麼樣的問題?農村改革1978年就開始並且已經完成,我把醫改和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進程做了一個對比: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經歷了三次飛躍,三次思想解放,帶來了社會三次大變革——第一次是1978年,這次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帶動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革,達到了解放生產力的目的;第二次變革是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帶動了整個經濟的快速、高速發展,達到了發展生產力的目的;第三次變革是2003年以後我們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特別是十八大以後,我們又提出“新常態”,這都提示我們發展是硬道理,但是硬發展沒道理,中國今後的發展必須走科學發展道路,科學發展的具體體現就是優化生產力。中國的社會已經進入第三次變革時期,可是中國的醫改連解放生產力都沒完成,顯然,中國的醫改,中國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大大滯後於整個國家民族時代的發展。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這也是解釋爲什麼醫鬧這麼厲害,傷醫事件這麼多。醫暴是違法的,但是我們的行業落後了,落後就要捱打。醫療行業必須有危機意識,必須加快我們的改革與發展。醫療行業的改革發展必須三步並作一步走,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優化生產力。這是十多年前我就提出的個人觀點,但是這個觀點沒有被我們業內的主流媒體所認可,我們仍然停留在過去所謂的全民醫保,公立醫院迴歸公益性等落後陳舊的理念當中,所以我們的改革舉步維艱。

我們不改,馬雲來改我們了。馬雲喊出30年後要讓醫生失業的口號以後,很多人不以爲然,我也不信這句話,但是我相信的一點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將加快解放醫生的步伐,把我們醫生從固化陳舊的醫療體制當中解放出來,核心技術就是處方院外化,這是醫生自由執業的技術支撐,這一點無疑是很容易實現的。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參與醫改帶來的鮎魚效應,這也是我們不改,人家就改我們。

對於醫療行業的各位領導者和管理者,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醫生如何當,科室如何管,醫院如何辦,這三個問題是時代發展和民衆需要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必須要認真解決好。以醫生如何當爲例,新時代的醫生絕對不是傳統醫學意義上的醫生了。我們過去的醫學,只把醫學生當理科生工科生來培養,其實真正的醫學生是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

21世紀好醫生的標準有四條:科學腦、人文心、工匠手、藝術嘴,這是傳統醫學教育的缺陷,也是新醫學教育當中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我們醫學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新挑戰和新機遇。最近我統計了很多醫院的科室主任,看看哪位主任手機上有老病人羣,凡是有處方權的醫生,手機上沒有老病人羣的全都OUT了,因爲你的病人已經開始使用微信處理生活的方方面面問題,作爲執業人,你也要利用現代的工具手段和平臺,與老顧客交流。

走向全民健康管理

對於醫療衛生行業,改革與創新無疑是最爲關鍵的兩個關鍵詞,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來自民衆的新需求,再有一個,疾病譜的改變也迫使我們必須做出改革和調整。過去醫院和醫生看的病都是疾病,是以烈性傳染病爲主,而現在的疾病譜則以慢性非傳染疾病爲主,其特點是終身疾病,一輩子都需要治療。一輩子都需要治療的病人,誰不希望找一個自己信任、並且熟悉自己病情的醫生,一輩子老找他(她),可是我們的醫院不提供這樣的服務,我們醫院的醫療服務叫狗熊掰棒子,永遠看生人。醫患關係最實質的關係是信託關係。中國醫院協會疾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向全國的醫院發出號召,要把出院以後的老病號管起來,誰手裏老病號多,誰就是好大夫。

慢性疾病又叫生活方式疾病,治療糖尿病這樣的病,光吃藥是治不好的,必須干預病人的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是基因把子彈推上膛,生活方式控制扳機,所以慢性疾病的治療首先應由管理生活方式開始,這就要求我們的醫生不僅能夠開藥物處方,還要學會開飲食處方、運動處方,減壓助眠心理調試綜合治療,才能把慢性病控制好,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這種新使命,即狙擊不良生活方式,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的號召。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世界正經歷從急性疾病向慢性健康問題轉型的時代,而我們的醫護人員還依賴20世紀初的模式,把精力集中在急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在中國,什麼叫好醫生?什麼叫大醫院?誰能治疑難雜症誰是好醫生,誰家治疑難雜症多就是好醫院。把過多的優質資源放在生命的末端,結果你救了人家的命了,卻改變不了他(她)的命運。

1999年衛生部公派我到美國學習醫院管理,正好趕上美國心臟學會年會,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的致辭說,等病人得病後再找醫生,醫生能給予病人的幫助已經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復到和病前完全一樣了,會前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能坐等病人發病後再進行治療和二級預防,而是要主動找出具有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羣,認真進行一級預防,使他們不發病。這一句話就點醒了我,使我思考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醫生與醫院最大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哪裏?

過去我們就是以救死扶傷爲驕傲自豪,現在救死扶傷沒什麼可驕傲的,我們有比救死扶傷更爲神聖的事情,就是如何讓我們的同胞們,讓我們的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得大病。這就是21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發展對醫生對醫院提出的新要求。

從疾病的管理到健康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不可分割的,它改變了我們過去陳舊的醫療服務模式,過去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模式我總結了兩句話:守株待兔,狗熊掰棒子。大夫專家往醫院門診一坐,坐等人家來,今天來多少不知道,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狗熊掰棒子,這次看是個生人,下次看還是生人,不固定醫患關係。

現在我們號召所有的醫療機構,特別是大型三甲醫院,首先要把醫院中明確診斷治療以後出院的病人管起來,不僅開藥物處方更要督導服藥,並且進行生活方式的管理,比如說飲食處方、運動處方等。這種服務模式叫“疾病管理服務”,大家注意這個關鍵詞,有管理又有服務,既要爲你服務,又得管你,因爲生活方式、疾病你不管它不行。另外還要把院中的服務提前到院前,對臨牀還沒有發病,但是早已具備了重大疾病危險因素的人羣,通過健康體檢,健康篩查,提前干預,讓他(她)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我們把這種服務叫“健康管理服務”。但是這個健康管理服務是基於臨牀技術,特別是醫學科學允許的臨牀指南爲基礎的,而不是今天讓你吃這個,明天讓你吃那個,必須基於科學爲基礎,循證醫學爲基礎,改變目前中國防治兩張皮的現狀。

中國把防病給了CDC(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中國疾控中心),給了社區,治病則給了大三甲醫院。到現在很多行業機構和行業管理部門還認爲我們疾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做這些事是亂彈琴,認爲防病就是CDC的,三甲醫院怎麼能管這個事呢。防治兩張皮,只防不治無濟於事,花了這麼多錢解決不了問題,另外一方面,只治不防等於瞎忙。

腦卒中的四率——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和複發率——都非常高,最後一個複發率,爲什麼這麼高?就跟我們三甲醫院治腦卒中的方法有關係。治完了,出院了就不管你,直到中風再來給你治。現在我們出院以後要把他管起來,你不找我,我來找你,必須按照治療的方針嚴格去做,這麼去做我獎勵你,不這麼去做,通過醫保懲罰你,這叫制度安排。

現在大多數疾病都可防可控,猝死完全以預防。如果有人猝死,說明他(她)沒文化,因爲大多數疾病現在都是可以避免的。健康既是自己的權利,更是你的責任,人活到一定份上,不是爲自己活着,開始爲別人活着。通過心腦血管關愛行動,我們要把心腦血管高危人羣篩出來,提前管他,不讓他猝死,不讓他心梗、腦梗,現在在臨牀上是完全有辦法的。

把防病做到臨牀,這一點我要特別感謝清華大學醫學院,使我多年的夢想得到了實踐。我現在在清學大學開設了一門研究生課程,叫“全民健康管理”,從道、法、術三個層面全面闡述了全民健康管理的理念和組織體系。“道”就是理念。現在醫改之所以邁不出實際一步,理念落後,全民醫保是落後陳舊的理念,所以我們倡導用全民健康理念取代全民醫保,全民健康管理將成爲醫改的新理念。“法”講的是理論、組織體系、模式制度安排,做一件事情,要有章法,要能複製,必須有理論,有模式,有組織體系。“術”就是工具、手段、方法、人員。只有這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夠推動整個事業的發展。

過去,專業委員會包括我本人,更多的是從理念變革和服務模式上推廣,儘管醫學上也有不少新的技術來支持這種防病服務,但是手段過於單一、過於少。令人可喜的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防病的具體技術更加豐富了。由於“術”的革新進步,反過來帶動理念和理論制度的再創新。必須在新的理念、新的體系下,重新界定全民健康發展,因爲爆炸性的技術革命將會促使人類社會理念和組織體系發生變化。

大數據助力醫療服務模式創新

大數據時代對於醫療資源有些什麼影響?大數據時代的醫療資源像其他行業一樣,信息將成爲我們主要的生產資源,大數據不在於“數”,而在於“大”、“據”。“大”是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了從量到質的變化,“據”就是找出論據、決策做參考。

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明使得我們技術更新、技術彙總以及數據的進一步挖掘有了先進快速的工具,這使得人類社會整個生產生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利用這些數據,爲自己尋找目標客戶提供依據,比如說大衆汽車專門做汽車營銷,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凡是愛看羅大佑演唱會的,都愛開大衆汽車。更令人震撼的是,美國谷歌公司根據人們搜索的關鍵詞,如溫度計、流感症狀、胸悶等,所預測的流感發病率和美國疾控中心的監測結果幾乎相同。

安貞醫院周生來:醫療行業落後註定"捱打" 第2張

圖1:谷歌流感趨勢工具通過跟蹤搜索詞所判斷的流感發病率,並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比對。

21世紀將成爲數據的世界,但是沒有挖掘技術和能力,再多的數據也沒有價值,這一點特別是在醫療行業很值得注意。現在很多醫院都建信息中心,但照我的觀點,現在醫院的信息中心不叫信息中心,應該叫數據中心——我們蒐集了太多的醫療數據,但並沒有把它轉化成信息,更沒有形成情報。

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三個層面分別是:data(數據收集),information(信息提取)和intelligence(智能化)。什麼是data?安貞醫院總門診量251萬人次,這個就是。什麼是information?來看過兩次以上病的人有多少,佔總門診量的百分比,來看過12次以上的病人又是多少人,佔總門診量的百分比,這就是information,因爲你找到了誰是你的滿意顧客、誰是你的忠實顧客。那什麼是intelligence?現在的情報含義是從公共媒體以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所獲得的一個人的全部數據彙總,然後主動干預——比如,某位先生突然接到醫院來電:某某先生,我們得到了信息,您的哥哥因爲心梗上週剛在安貞醫院放的支架,我們瞭解到您的父親是冠心病去世了,我們查了您近兩年的體檢報告的數據,判斷您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羣,建議您到安貞醫院做一個專項體檢……這就是intelligence。什麼時候我們的醫療服務做到這一步,才真正叫符合時代的發展,也不辜負大數據時代爲我們提供的這麼方便的技術手段。美國已經做了,緬因州36家醫院做的一百萬人口健康風險評估,讓老百姓的就醫更加方便。

醫療數據時代使得醫療服務與創新有更多豐富的手段和方法,過去的職業夢想,現在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實現。我們一方面要把信息技術用於慢性病人的跟蹤管理服務,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對疾病預防提供有效的幫助。我們委員會推出了院後疾病管理的疾病管理師培訓,幫助醫院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把各種慢性疾病的人管起來。像糖尿病,現在病人戴一個24小時可以隨時監測的移動的血糖檢測儀,隨時可以報告數字,醫生隨時可以看到,無論血糖高還是血糖低都能及時發現,並且能夠及時調整,這個現在已經在臨牀可以實現了。

安貞醫院周生來:醫療行業落後註定"捱打" 第3張

圖2:Ⅱ型糖尿病患者動態血糖監測報告。(圖源:周生來)

像這樣醫療級的可穿戴設備,將對疾病管理與健康管理提供非常豐富的手段和方法。我們必須把先進的理念,先進的理論模式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方法三位一體地融合,去幫助國民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因爲在目前的醫學條件下大多數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醫療技術手段避免或減緩糖尿病、高血壓、腫瘤這些疾病。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我們醫療行業爲百姓提供疾病和健康相關服務的途徑更加豐富了,從傳統的等人落水以後再救他,我們叫救死扶傷;發展到中游的慢性疾病管理,讓疾病不惡化、不產生併發症;再提前到上游,不等你得病,高風險致病因素就管你,這叫健康管理;這還不夠,醫學的發展使得防病開始進入孃胎,預防從零歲開始,從孃胎開始,從源頭幫助百姓防病,構成了新的四級預防。

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應該涵蓋人類生命週期從生到死無縫隙的健康,大醫院只做疾病診斷治療是不夠的,我們必須進行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另外,疾病治療不等於疾病管理,健康管理不又等於健康宣教,它必須有制度安排:這麼做的,獎勵你,不這麼做的,懲罰你。英國的醫保已經開始對冠心病病人提出戒菸要求,不戒菸再發病,自付醫療費,美國的企業也開始拒收菸民了,日本的健康管理也將此寫入法律,這都是社會發展的改革創新。

中國的醫保付費,也必須從全民醫保走向全民健康管理,進行制度設計安排。爲此,專業委員會向全國的醫療委員會發出號召:變革、延伸、對接。醫療服務的延伸主要有幾個方面,即把院中的服務延伸至院後,院前和線上服務,將治病延伸至防病,將防病延伸至健康,由事業延伸至產業,構建一體化健康醫療體系。

O2O(OnlinetoOffline,線上線下模式)在醫療行業是最適合的,線下已經非常豐富了,下一步要更多的發展線上平臺,讓先進的技術與我們的醫療服務結合,與我們的醫療機構結合,產生1加1大於2的功效,這就是優化生產力的作用,也是新時期發展賦予我們的新要求。

我們在醫院當院長,必須懂得什麼事找市長,什麼事找市場,必須兩隻手發展醫療衛生行業——一隻手是政府有形的手,一隻手是市場經濟無形的手。隨着社會的發展,技術的變化,醫療行業也要加快我們變化的步伐,要與時代對接,構建起與這個時代相對稱的現代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即全民健康管理服務的新體系。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