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創新構建現代中國醫療衛生體系

本文已影響914人 

“醫療改革和創新將有助於中國實現經濟新常態。”3月21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經濟峯會分會場之“健康管理與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上,主持人諾華公司首席執行官江慕忠在會議伊始就這樣說道。

以改革創新構建現代中國醫療衛生體系

江慕忠指出,中國政府在衛生體系改革方面已取得巨大的成績,中國的人均壽命在過去的幾十年已經提高到68歲,嬰兒的死亡率和孕婦、產婦的死亡率明顯下降。除此之外,中國正在擴大對醫療服務的可獲得性,同時也在改進治療服務的質量。他對中國政府在加強醫療保險系統的全民覆蓋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別是對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以及公共醫院改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讚賞。

展望未來,中國能否建立起一個可持續、高質量的醫療衛生體系將有賴於基於全局的、具有遠見卓識、着眼持續發展的考量。參會嘉賓一致表示,中國有機會建立起一個真正現代化的醫療衛生體系,並對此分別給出自己的專業建議。

以預防爲先導

會議中發言的第一位嘉賓,輝瑞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伊恩·瑞德表示,發展一個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衛生財政和提供體系,同時又能滿足公衆在醫療衛生方面的需求與期望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但是,創建這樣一個體系,無論是從廣度還是從深度而言,對全面實現政府全民醫保覆蓋目標優勢是至關重要的。基於對世界各地在發展醫療衛生體系方面的經驗教訓,他指出,有三個因素被認爲是最爲重要的,即:1.持續增加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2.實施一個擁有多個支付方,且有私營保險方案作爲補充的公共保險;3.引入個人對管理自身健康的責任。

華大基因公司董事長汪建認爲,儘管近年來中國在醫療衛生及健康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必須看到,目前我國依然面臨重要的疾病挑戰。除了傳染性疾病以外,中國的出生缺陷依然有近6%,是社會發展和家庭幸福的重大挑戰;同時,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涉及到中國20%到30%的人口,是中國疾病死亡率的第一大“殺手”;而中國腫瘤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快速上升也已經成爲重要問題,腫瘤已經成爲中國第二大“殺手”。

基於此,汪建提出,應該把預防放在第一位。他指出,基因科學、基因診斷能夠爲健康和疾病防控提供特殊的手段,從而在準確預防和診斷感染性疾病上做出新的貢獻。“過去我們用來診斷傳染性疾病所用的都是間接方法,而使用核酸病原體的監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減少窗口期的傳播。”他說:“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對很多遺傳性疾病提出精準預測,大大減少各種各樣的出生缺陷。”此外,他表示,基因檢測手段還可以用於重大腫瘤和心腦血管病治療後的康復監測。

同時,在控制代謝性疾病上,汪建倡導微生物分析,通過分析和調整腸道微生物來改變代謝性疾病的狀態,從而對預防心腦血管病起到作用。“我們的目標是爲百姓提供能支付得起的現代科技手段減少疾病,使人民活得更加健康。”他這樣總結道。

以創新爲核心

在汪建發言的基礎之上,美國禮來製藥公司董事長、總裁、首席執行官李勵達則更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在非傳染性疾病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及他的建議。他表示,非傳染性疾病給中國帶來考驗,而應對這個挑戰就要利用醫療的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因此要採取行動促進中國醫藥(600056,股吧)方面的創新。

“醫療衛生和人民的幸福感是緊密相連的,通過更好的醫療服務,人們的壽命預期得以進一步延長,GDP可能會有4%的受益,因此需要在這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這同樣是對經濟社會的投資。”李勵達表示,政策應當及時做出響應,中國必須加強針對非傳染性疾病的醫藥研發工作,同時爲非傳染性疾病病患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從而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的挑戰。

中國醫改的目標非常宏大,而實現這個目標的同時還要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考慮到經濟和預算方面的限制,李勵達建議,只有靠創新才能夠達到醫療發展的目的,並能夠兼顧醫療服務和經濟的增長。“實現持續創新的前提是有賴於鼓勵創新的措施,以便更加適應人們的需求;同時鼓勵創新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人們的收入。”他說。

針對醫藥創新,李勵達進一步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首先,中國要建立與全球框架和時間表接軌的、透明的、可預見的監管制度;其次,要提供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充分的數據保護;再次,建立推動研發與投資的稅收政策;最後,要使新產品能夠及時投入市場,並使投資者和創新者能夠及時收回自己龐大的研發投資。他表示,加強醫藥方面的創新,爲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手段,才能改善人們的健康水平,提升中國的財富水平。

以合作爲基礎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陳東昇則以一組數字再次證明,慢性病正在困擾我國的人口質量及經濟發展,成爲當前我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他指出,當前中國的慢性病患者達到了2.6億人,慢性病在我們國家死亡人數已經達到85%,在醫藥費用支出上,慢性病佔了整個醫藥費用支付的70%。與此同時,我國慢性病正在逐漸年輕化,近20年內,4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增長了兩倍到三倍。

在此基礎上,陳東昇提出,僅僅是藥業公司、保險公司做出努力是不夠的,在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上,政府要加強公共健康體系建設,使保險公司、醫院和製藥公司成爲公共健康體系的一部分。“要讓保險、製藥公司、醫院和政府公共衛生體系結合,建立一個網上網下共同構築的由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組成的大健康體系,讓我們的生命質量更好。”

葛蘭素史克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偉傑則再次強調了合作伙伴關係的重要性,他提到,保證全民擁有高品質的衛生服務,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工作要去做,除了醫藥行業之外,整個醫療的價值鏈都要反映這樣的信念,必須改變業務模式,加強互動。

安偉傑認爲,要關注創新,重點研究如何把現代化的醫藥產品供應給用戶,同時提高產品的可及性。“我們要重新界定在中國工作的重點,去適應逐步放緩的增長速度,同時更大地貢獻於中國的繁榮。”同時,提升透明度,確保公信力,讓民衆對公司產生足夠的信任。

安偉傑進一步闡釋了他的觀點。他指出,在技術上,葛蘭素史克公司將進行大量的技術轉讓,用更快的方式把一些產品和技術轉讓到中國,從而使得中國在生產方面能夠自給自足。同時考慮對最新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讓一般的人都能夠享用得到這些“現代的奇蹟”,努力使這些藥品在中國具有更強的可及性。除此之外,要更好地更新業務模型,通過提高透明度,提高信任來爭取消費者。更加註重提供產品的信息,盡力消除利益衝突。“我們對中國市場有信心,我們對中國醫療市場的增長有信心。”他說。

“嘉賓們的討論和坦率的回答反映了整個業界的決心和對中國的態度,我們希望在中國建立更加有持續性的醫藥服務。”主持人江慕忠最後總結道。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