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練功中的動靜問題

本文已影響2.87K人 

如何處理練功中的動靜問題
  動靜結合,一方面是指在練功方式上強調靜功與動功的密切結合,另一方面是指在練動功時要掌握“動中有靜”,在練靜功時要體會“靜中有動”。動,指形體外部和體內“氣息”(感覺)的運動,前者可視爲“外動”,而後者可視爲“內動”。靜,指形體與精神的寧靜,前者可視爲“外靜”,後者可視爲“內靜”。

  動與靜是相對的,也是辨證的。

  靜功主要是鍛鍊身體內部,而沒有肢體活動、肌肉骨骼的鍛鍊。動功有不少肢體活動及肌肉骨骼的鍛鍊,這有利於初步疏通經絡,氣血疏通後有利於入靜。對於初練功者,肢體的動作有助於使注意力集中,通過動而達到靜是初學者常走的一條路。

  靜功的靜不是絕對的靜,雖然沒有形體的動作,但氣血在大腦高度入靜狀態下按它本身的規律運行,它的種種微妙變化,都是動功所不能體會到的。沒有形體動作,更能專心一意。入靜的程度越深,機體感受能力和反映能力都更敏銳,這是更高級的氣功狀態。在這種氣功狀態下,我們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對人自身各種功能的開發都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在功法的選擇上,我們認爲初學者以先學動功爲宜,然後再動、靜相兼,最後過渡到以靜爲主。

  在練功時,不論靜功、動功都要以靜爲前提。練靜功時,要做到外靜內動,靜中求動;練動功時,要做到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否則的話,練氣功和做廣播體操沒有什麼兩樣了。

  具體來說,練功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體質、性格、練功進度等,如是病人,還需考慮疾病的種類及病程等等),把動功與靜功有機地結合起來鍛鍊。從體力來說,體力差的可以少動,體力好的多動,一般以不疲勞爲度。從病情來說,病情較重、體質虛弱的可以靜功爲主,配合動功;隨着病情好轉、體質增強,應逐步增加動功,達到一定層次後再以靜功爲主。從時間上來說,早晨先靜後動,以便精神飽滿地投入到一天的活動中去;晚上宜先動後靜,以利於安靜地入睡。這些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靈活運用。每個練功人都應根據反饋來的信息,及時調節,時間久了,就能慢慢體會出其中的“度”,就能遊刃有餘,胸有成竹地處理練功中的動靜問題。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